他是一位科學家、博士生導師、教授。他在動物胚胎工程、性別控制、繁殖新技術方面造詣非凡,并因牛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試驗等突出的科研成果,被譽為“世界試管雙犢之父”。
他揚名業界、享譽眾多,然而內心深處卻有一份簡單、質樸的獨特情結:成為一名“班主任”。
2007年9月,從學校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后,他終于得償所愿———在64歲“高齡”時成為我校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動物科學專業071班的班主任。同時也成為廣西大學有史以來年紀最大、資歷最深的班主任。從此,在這個新的崗位上,他對學生傾注心血,播撒愛心,譜寫了西大校園里的又一段師生佳話。
他,就是盧克煥。
了平生憾 成為“班寶”
“我大半生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做過實驗室研究員、研究室主任、副校長,卻從沒做過一次班主任。我當時就想做好一名班主任,使自己的職業生涯不留下遺憾,也希望在此過程中與同學們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這就是盧克煥做班主任的真實想法。正是這份樸實的情結,使他把滿腔的熱情和愛心投入到新的工作當中。新生入學那一天,他早早就來到動科院的迎新大本營。看到德高望重的老科學家竟會出現在這里,迎新老師和同學們既好奇又驚訝。面對疑惑的目光,盧克煥微笑地解釋說:“我現在是一名班主任,想親自迎接自己的學生,希望和大家一起把新生接待工作做好。”隨后,他很快投入工作,不僅細致地和班主任助理商量班上新生接待的情況,還親自向新生和家長介紹學院情況,回答他們的提問。
在第一次班會上,盧克煥對同學們提出了12字箴言:做最好的自己,創最好的班級。他期望同學們能夠嚴格要求自己,樹立正確的專業思想和學術態度。他鼓勵大家張揚個性,要有忠心、愛心、情心、孝心、信心,還要彰顯自己的雄心。最后,他還給大家唱了一首歌《相親相愛一家人》,希望全班同學共同努力營造一個家的氛圍,創造一個有特色的班集體。
那年的國慶節,盧克煥第一次給同學們寫公開信:“我是你們的班主任,我甘當你們走向成功的向導和助手……只愿你們早日成大器,做大事。”
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班上的一位同學小華沉迷網絡游戲,缺課過多,盧克煥多次聯系他的母親和姐姐,卻并不奏效。大二的時候,小華非但不悔改,還有5門課程期末考試不合格,被學校提出跟班試讀處分,面臨退學的危險。
這對科研工作者出身,做事追求完美的盧克煥而言是件難以接受的事。他著急郁悶,視其為自己班主任生涯的“污點”,卻一時找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為此,他不顧身份、放下架子,幾次虛心請教了自己的晚輩———分管學生工作,具有豐富班主任經驗的院黨委秦建麗副書記。秦老師寬慰他:“其實每個班級都有個別比較調皮的學生,要逐步引導,慢慢來,會好起來的。”
簡單的話語結開了盧克煥的心結。他不再苦惱,開始仔細琢磨如何用更有效的方法去挽救深陷網絡迷途的小華。
他多次找小華進行苦口婆心的勸解。“你家庭條件困難,能來上學不容易,要懂得珍惜,才能對得起父母,對得起學校啊!”
他特別指定副班長劉武對小華進行“一對一”的幫扶:每天督促其按時吃飯、睡覺,提醒他上課時間,讓小華逐步擺脫了網絡成癮的夢魘。
他還讓班委安排幾名成績較好的同學分別對小華掛科的5門課程進行專門輔導,使他順利通過了補考。
在盧克煥和同學們的悉心關懷和耐心幫助下,小華終于醒悟:他忍痛把心愛的游戲軟件全部賣掉,與網絡游戲徹底“告別”,還消除了掛科的劣跡,獲得了班級突出進步獎,如期畢業并拿到了學位,最終順利就業。
為了當好這個班主任,科研工作繁忙的盧克煥總是盡可能地抽出時間和同學們在一起:中秋佳節,他們共同舉行聯歡晚會;學院運動會,他親赴現場,為參賽同學加油鼓勁;班級團日的各種活動,他也盡量爭取參加。草地間、教室里、運動場上,處處留下了盧克煥和同學們的歡聲笑語……
在這些點滴的日常相處交流中,師生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整個班集體也呈現團結和睦、積極向上的氛圍。同學們發自內心地夸他們的班主任:
“在動科學子尊稱他為‘院寶’時,也只有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他可是我們班的‘班寶’呢!”
解燃眉急 再開先河
在盧克煥的班主任生涯中,還在我校開了先例,使他成為了學校里創辦班級愛心基金的第一人。
“一個班30名學生,就有15名貧困生,你說讓人著急不?”早在新生入學之初,盧克煥就發現,班上竟有一半以上同學遞交了貧困證明。有的同學父母都是大石山區農民,土地少,收入微薄,家里人均收入只有幾十元。還有更多同學因為沒錢交學費而提交了緩交學費申請。盧克煥說,看著這些貧困證明,他心里很不是滋味,開始尋思著如何幫助這些同學。
2007年國慶期間,盧克煥給每位學生家長打電話,他本意是告訴家長孩子們在學校里的情況,讓家長放心。然而,很多家長在電話里訴說,由于家里經濟困難,孩子有太多的壓力,做很多兼職甚至影響了學習。希望盧克煥能夠幫忙開導孩子,并且希望可以緩交學費。
放下電話后,盧克煥心情沉重,他決定籌建愛心基金,幫這些貧困孩子們一把。
籌建愛心基金,首要問題是,錢從哪里來?
盧克煥親自出馬拉贊助。他認識一些企業朋友,跟他們說明了班上的情況后,這些樂善好施的企業家們就爽快地慷慨解囊了。
同學們也沒有閑著,副班長劉武同學通過自己的努力,也籌到了3000多元的資金。
沒多久,3萬多元的愛心基金籌集到位。盧克煥和班委成員們一起制定了詳細的基金管理條例,成立管理委員會對基金進行日常管理。基金主要用于資助班里家庭經濟特別困難或發生突發事件的同學,還獎勵一些成績優秀、積極上進和為班集體做出突出貢獻的同學。
4年下來后,這筆班級愛心基金發揮了巨大的效應:
它曾使班上的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獎勵或鼓勵。就連曾經的“落后生”小華,在各科成績達到合格后也獲得了班級突出進步獎。
它還為突發特殊事件的學生解了燃眉之急。家庭困難的 毛義同學突發腎結石,需要緊急手術,愛心基金為他贊助了5000元,幫他解決了手術費問題。病愈后,滿懷感恩的毛義一直對自己占用了班級愛心基金心懷愧疚,他通過暑期兼職,最終“還”上了這筆愛心贊助。
更多的惠澤是對同學們內心世界潛移默化的影響:
小華說:“雖然進步獎只是不多的200元,但卻使我重拾了信心,獲得新生。”
毛義說,這個事情使他真切感受到師生間那種真摯的關愛和溫暖,讓他覺得世界很美好!
盧克煥說,愛心基金不僅使家庭困難學生能夠克服困難,安心學習,順利完成學業。還使落后學生向優秀學生逐步看齊,大家一起成長,一起進步。團結友愛、互相關心的氛圍由此滋長,勤奮刻苦、力爭上游的學風由此形成,這才是它的最大意義。
過就業關 完美卸任
美好的大學時光悄然逝去,轉眼間進入大四階段,同學們面臨著最重要的一個事情是:就業。
作為班主任,盧克煥為此操了不少心,他經常與班干聯絡,時刻了解同學們的就業狀況。他珍惜和同學們在一起的每一次短暫時光,與他們談理想,談未來,談人生,鼓勵他們在擇業時要腳踏實地,從基層做起,不要好高鶩遠,眼高手低。
在盧克煥和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7月畢業前夕,班上29名同學(1人大二轉了專業),除了10名繼續深造讀研究生(含3名保研)外,其他全部順利就業:4名同學通過考試成為公務員或進入事業單位,1名同學留校做臨時實驗員,其他14名同學即將奔赴企業生產第一線,到雞場、豬場等火熱的基層去錘煉意志,體驗人生,開拓一番新事業。
離別在即,4年里培養起來的深厚情誼使師生們難舍難分。盧克煥給每位同學送了一本筆記本,上面寫有鼓勵的話語和自己的親筆簽名,作為永遠留念。他還再次提筆給全體同學寫公開信,表達自己的不舍之情和殷切希望:
“你們是我的驕傲,是我的自豪。有太多的希望和囑托,有太多的不舍和牽掛,千言萬語難話離別……帶著我的牽掛和祝福,揚帆起航吧!請你們記住,我這里是你們永遠的港灣,隨時歡迎你們靠岸停歇……”在信中,他把“忠誠、感恩、勤勉、進取”八個字送給同學們作為畢業寄語,希望這八個字能伴隨他們今后的人生旅途。
班主任的這份難舍情,在學生的心里是要翻倍的。在同學們的強烈要求下,盧克煥和班上的每一個同學都單獨照了合影。他們把這些畢業照連同大學4年來留下的所有歡樂印記一起編輯成冊,配上盧克煥平日里喜歡唱的歌《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作為背景音樂,儲存在一個便攜高清電影劇本里,讓敬愛的班主任可以隨時重溫這些幸福快樂的時光。
他們每一個都給盧克煥寫了一封長長的信,字里行間滿懷感激、依戀和不舍:
“我只想要一滴水,你卻給了我整片海洋;我只想要一束陽光,您卻給了我一輪驕陽……您寄予我的厚望,我將永銘心中。”
“縱有千言萬語,也不能表達出我的情感。無論我們走到哪里,您都是我們的班主任,是我們的領路人。”
在畢業典禮上的鮮花、掌聲和淚水中,盧克煥完美結束了自己這輩子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班主任生涯。3年后,70歲的他將正式退休。他將抓緊這幾年時間,繼續奮戰在科研一線,爭取多出成果。而對071班的學生,他說:“無論他們走到何方,我都將一如既往的關注著他們的發展,牽掛著他們的生活,期待著他們的佳音!”
這份師生情,將永遠銘刻在動物科學專業071班所有成員的心中……(鄧微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