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作為從事學生思想教育和行為管理工作的高校輔導員,他摯愛這份平凡的工作,關心愛護學生,不斷提升自我,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實際行動感染和影響著身邊的學生,是學生心目中的“勵志哥”,更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導航者”。2012年,他在首屆全國輔導員職業技能競賽中奪得第一名,被評為廣西高校優秀輔導員。
身殘志堅,嚴于律己作表率
1983年的臘月,大雪紛飛,程銳降生在安徽合肥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他的出生給家人帶來了不少歡樂,但也伴隨著無盡憂愁:先天性右手手臂殘疾,這意味著他今后的人生將與眾不同。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程銳沒有被擊倒,他憑著頑強的毅力,積極的心態,努力改變不幸命運,創造精彩人生。
“要想得到別人得不到的東西,就得付出別人不愿意付出的代價。”從小,程銳就是老師和同學眼中的“榜樣”:高中三年,程銳基本沒睡過午覺,晚上也是堅持到教室熄燈的最后一刻。從高二開始,他的成績一直保持全班第一。在大學里,他更是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參加學生干部競選、辯論賽、文藝演出等各類活動。周圍的同學常說:“看到他這樣自信樂觀,我們都覺得慚愧,和他相比,我們的大學4年算是白過了。”
2010年,程銳憑借優異成績和突出表現,如愿成為廣西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一名專職輔導員。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他更是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就如他常說的一句話:“要想學生成為優秀的人,自己首先要成為優秀的人,輔導員應該時刻做學生的表率。”
提起程銳,同學們印象最深的,是他每次參加校運動會的難忘瞬間。那個揮著獨臂在1500米賽場上奮力奔跑的身影,已經成為西大校園里一道極富感召力的風景線,激勵著同學們學會自強與拼搏。一位同學回憶當時的情景:“一圈、兩圈、三圈……他大汗淋漓,氣喘吁吁,但仍咬緊牙關,奮力向終點沖刺。當他帶著勝利的笑容向所有人招手時,我的眼淚不受控制地流了下來,他的一切感動著我,激勵著我,讓我看到了曙光。”同學們也許還不知道,比起校運會上那短暫的幾分鐘,更讓人欽佩的是,程銳雖然身有殘疾,卻無論寒冬酷暑,每天都堅持跑步鍛煉10圈以上,這一跑就是十幾年,這一跑鍛造了他的強健體魄,更磨練了他的堅強意志。
他對工作的盡職和負責也讓學生肅然起敬。一位學生干部曾因事務太多,產生了不想干的念頭。偶爾的夜晚,他路過辦公室,看到程銳還在埋頭整理學生的檔案資料,這時已近深夜,四周一片漆黑寂靜,只有辦公室的燈光默默訴說著主人的勤奮與盡職。這位學生干部被感動了,他隨即發短信給程銳:“老師,剛剛看到你在加班,辛苦了!本來打算不想干的,看到你這么努力為我們工作,我也會繼續做好,幫你減輕負擔!”
一次,程銳給農機班的同學上《形勢與政策》課,幾名睡眼惺忪的男生哈欠連連,拖著倦乏的身子走進教室。程銳心平氣和地問:“你們昨晚是不是看歐洲杯第二場球賽了?”男同學不好意思地點點頭。程銳接著說:“老師也是鐵桿球迷,昨晚也看球了,但考慮到今天要上課,所以沒有看凌晨2點的第二場。我不反對看球,但要權衡好娛樂與學習的比重啊!”一席話,說得遲到的同學無地自容,除了愧疚,他們更在心底佩服程銳高度的自制力和責任心。從此,像這樣因看球而影響上課的事情再也沒有發生過。
百忙之中,程銳還堅持學習,一有空就扎到圖書館看書。一次被班上的學生撞見了,回去后就在班級的QQ群里說:“今天看到程老師去圖書館看書了,我們作為學生還有什么理由不去看書呢?”同學們積極回復,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班上的學風也得到了改善。
程銳就是這樣,盡管身體殘缺,卻堅持鍛煉;盡管工作繁忙,卻堅持學習;盡管酷愛看球,卻本著對學生負責而忍痛割愛。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學生詮釋了什么叫堅強樂觀、什么叫刻苦勤奮、什么叫盡職負責,一次次感動著、激勵著他的學生,成為學生心中公認的“勵志哥”。
師者仁心,用愛澆灌助成長
對學生,程銳總是盡心盡力去關愛他們。他是學生的良師,更是益友。程銳曾坦言:“我在讀書期間,因為有輔導員的關心和支持,才能夠走到今天。我深知一個好的輔導員對學生一生的影響。我也會盡自己的努力做好導航,讓學生健康成長。”
去年3月,一名男生因失戀萌生了輕生的想法,曾幾次用刀割傷自己的手。得知消息后,程銳主動找他談心。原來這名男生在單親家庭長大,且父親剛去世不久,在連受打擊后才做了這樣的傻事。程銳拍拍他的肩,真誠地說:“其實,我跟你一樣,父親也是剛病逝不久,但作為男人,我們要鼓起勇氣面對生活和挫折,而不是選擇退縮。”這名男同學頓時痛哭流涕,答應不再做傷害自己的事。此后不久,程銳又組織同宿舍的同學給這名男生過生日,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慢慢地,這名男同學的情緒平穩了,心態也開朗起來。
除了關心學生的思想動態,程銳還特別關注他們的專業學習。他結合機械工程學院學生科技競賽多的特點,在2010年成立了大學生科技創新俱樂部,引領學生積極投身各大科技競賽。他積極與專業老師溝通聯系,讓學生加入到教師的課題團隊,參與科研實踐;還主動與企業聯系,為學生爭取項目,發揮學生的專業特長服務社會。在俱樂部的感召下,學生在各大賽事的獲獎人次和等級逐年提升,并設計出了一個人就可跳的竹桿舞機、可自動修剪家庭園林機、跳繩機、自動嬰兒搖床等頗具創新特色的作品。僅2012年,學院本科生超過500人次參加校級以上各類學科競賽,130人次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項28項,其中21人次獲得國家級獎項,學生申請專利10余項。
生活中程銳同樣是學生的守護者。2010年末,一名男生在宿舍突然大量咳血,被緊急送往醫院。接到電話后,程銳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并主動給這名男生墊付了醫藥費,使他能夠及時得到治療。當了解到這名男生家在湖北,親人難以及時趕到后,為不耽誤其他工作,程銳妥善安排了班上同學輪流值班照顧這名男生,直到他的父母抵達。
農機101班班長張同學說,程銳經常打電話與學生和家長聯系,他的父親就曾接到過程老師的電話。另一位郝同學在寒假里剛回到山東聊城老家,也接到程銳的電話,問他是否平安到家,讓他感動不已。程銳還通過開通微博、飛信,加入學生QQ群等各種方式與學生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最新情況。
如今,在辦公室與學生談話、在食堂與學生同吃、在教室與學生同學、在操場與學生同煉、在網上與學生談心,已經成為程銳每天生活的“必修課”。同學們的每次活動,也總能見到他熟悉的身影。同學們開玩笑地問:“程老師,每次活動你都參加,你哪來那么多精力啊?”這個時候,程銳總會微笑著說:“因為我喜歡和你們在一起。”
精益求精,技壓群雄書絢爛
在程銳心里,一名高校輔導員應該“坐得住書房、上得了課堂,進得去宿舍、打得開心房,理得清思路、做得好導航”。一句話,輔導員是“萬金油”,必須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為了成為一名優秀的“導航者”,他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多次參加演講、歌詠等比賽和活動。在2012年教育部主辦的首屆全國輔導員職業技能競賽中,他技壓群雄,以一則充滿激情的“咆哮體”微博、一次充滿自信的自我介紹、一篇全面詳實的學生工作案例分析報告、一場充滿智慧和愛心的學生談話情景模擬,贏得了評委和觀摩同行的一致好評,獲得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他注重用理論指導輔導員工作實踐,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推行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的進程中,憑借學校每年一度的輔導員論壇、全國和廣西輔導員職業技能競賽等平臺,主持了教育廳《輔導員職業技能的構成及發展研究》和學校《輔導員職業角色扮演與能力提升研究》專項課題2項,發表論文5篇。2011年6月,他撰寫的論文《論抗災精神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作用及啟示》入選全國基層黨建理論創新與實踐案例庫,并作為代表參加了在中央黨校舉行的全國基層黨建理論創新與實踐研討會。
他樂于把工作經驗和體會與同行同事交流。不僅把兩次在教育部全國高校輔導員骨干培訓班學到的經驗做法帶回學校,還在內蒙古農業大學、廣西大學、廣西醫科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等9所高校進行了專題報告或主題發言,在中國大學生在線、QQ空間、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等網絡載體上發表心得體會,目前已經在全區范圍內形成一定影響。最近,他入選了全國輔導員先進事跡巡講團,將于年內在全國范圍內巡講,把自己的工作經驗和體會跟更多的同行和學生分享。
對程銳來說,所有的成績和榮譽只是自己事業生涯中的一個小插曲,他將繼續奮戰在輔導員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描繪一個職業“導航者”的精彩人生。(鄧微微)
|